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拼布藝術緣起



就目前所知拼布的起源地是印度,且大多是以服飾、頭巾為主,最初期的圖樣跟色調搭配是依照宗教、民俗的需要縫製而成;大約13--14世紀之間,歐洲由於時常遭受寒流侵襲,因此巧手的婦女們開始利用拼布的方式製作可以禦寒的棉被及厚重的衣物等;據知目前保有拼布類物品的紀錄可追溯至十六世紀英國皇室,在當時印度是布料出口至歐洲最大的地區,歐洲許多主要國家擔心影響本國紡織業發展,有一段很長的時期都禁止棉布進口,以致在當時這類物品都屬皇室貴族擁有。

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發展、精密工藝成形,階級制度的淡化,由歐洲往美國的新移民漸漸地將這些精緻的手工藝術帶往新的土地,約17世紀時,乘著五月花號到新大陸開墾的美國移民,為了克服在辛苦開墾時期的不便,將舊有布料或是舊衣服裁剪小布塊並且重新縫製、拼接成生活必需品,也因此產生了我們現在所謂的“拼布”,直到今日美國在研究移民史時,拼布被毯仍是當時極具代表性的物品之一,但在語源上所謂QUILT泛指將表布與鋪棉及底布三層一起壓縫的被毯,跟我們一般認知的拼縫工作有些不同,所以稱為拼布被毯應該是比較適當的說法

雖然拼布的起源只是將多餘的零碎布料依照宗教、民俗的需要縫製而成,而當時的人們由於物資缺乏,婦女們只好利用剩餘的布片來製作,將許多不同的碎布拼接成所需的物品,而當時並沒有設計的觀念,且日常生活皆以床單及服飾創作應用居多,一直到獨立戰爭時代,人們的生活才漸漸富裕起來,所以開始製作起較昂貴的拼布作品。

拼布的技巧也隨著光陰的流過,漸漸從實用性走向裝飾性;拼布在許多國家都有著長遠的歷史,1970年代由美國開始發展的藝術拼布運動漸漸的將“拼布”這門傳統的工藝,轉變成為一項極具創意與能量的藝術表現,同時也傳達出一個國家中的文化與活力,在台灣,拼布藝術受到日本的影響最深,但是近幾年來,也漸漸的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